4 月 28 日下午,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论坛(2025)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科学馆举行。本次论坛由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主办,我们作为联盟理事会员单位及承办单位,派出教师代表全程参与,与来自全省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共襄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省科协副主席管晓宏,我们特聘教授丁德科等6位权威专家围绕“清洁能源科学认知与公众科学素质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提升陕西公众科学素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论坛由联盟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晨光主持。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与陕西四季青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政产学研协同推进清洁能源科普的全新开端。
管晓宏院士以《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为题,聚焦氢能,阐述其在助力零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涵盖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的技术路径与创新应用,探讨氢能推动能源革命,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能源转型的策略与前景;
我们特聘教授、联盟理事长丁德科围绕《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建设与科学普及》为题作报告
我们特聘教授、联盟理事长丁德科以《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建设与科学普及》为题展开专题报告。他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驱动创新发展的“双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深入剖析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现状,丁德科教授指出当前存在科普资源分布不均、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围绕科学中心与科创中心建设,他系统阐述了二者在整合科研资源、推动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并从优化科普内容供给、创新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提升科学素养的具体路径。结合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实践成果,丁德科教授创新性提出“科教资源转化 + 双创能力培养 + 社会服务联动”的三维提升模式,旨在打通科研、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壁垒,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新思路,这一观点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与高度关注。
此外,来自西安交大、陕西蓝天空天环境技术研究院、渭南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分别就清洁能源技术普及、公众环境科学认知现状等议题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为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普生态体系提供了多维解决方案。
作为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我们自2021年成立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以来,始终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在多个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构建多维度能力评估模型,为高校双创教育提供科学量化标准;探索“科研项目进课堂、企业导师进高校”的双进机制,促进科教资源转化;依托校内实验室、科普基地,打造“科技开放日”“ 双创成果展”等活动,年均服务社会公众超2000人次,已完成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
论坛期间,我们教师代表与联盟成员单位深入交流,全面展示了学校在科普教育、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本次论坛累计吸引200 余位科技教育工作者参会,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科研 - 教学 - 科普”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充分释放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智库效能,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劲科技动力。